信息网络资产安全画像技术,信息网络资产安全画像技术研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信息网络资产安全画像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信息网络资产安全画像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当3D打印“人头”成为黑客的秘密武器,隐私该如何保护?

在《碟中谍》系列电影中,除了超级敬业又帅气的阿汤哥之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桥段就是用3D打印做出来的“人头”。通过这些惟妙惟肖的“人头”,阿汤哥完成了一个个不可能的任务。不过你在看电影时,是否也会感到一丝“毛骨悚然”呢?毕竟通过3D打印出的“人头”,就能轻易“复制”出另一个自己。

信息网络资产安全画像技术,信息网络资产安全画像技术研究

而这样的场景并不只存在于电影中,3D打印“人头”也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甚至有可能被黑客“利用”!当黑客掌握了这样的“秘密武器”,你在手机等智能终端中保存的隐私有可能会遇到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隐私又该如何被保护呢?

3D打印“人头”出现,破解手机很简单

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制作很多东西,比如假肢、眼角膜、枪械等。而现在通过3D打印制作与真人几乎一致的“人头”复制品,也不再只是好莱坞电影中的场景。近日,《福布斯》员工托马斯·布鲁斯特在英国伯明翰的Backface工作室做了一项测试。他通过工作室里的50个摄像头拍摄自己的“人头”图像,合成之后变成完整的3D图像。

接下来Backface用3D打印机建模,用一种英国石膏粉打印各层,然后润色并添加颜色。最终用数天时间制作出逼真的“人头”,花费超过300英磅。随后,布鲁斯特测试了一系列手机上的面部解锁系统——包括四款Android手机和一部iPhone X。

最终的测试结果,让人很“心塞”。iPhone X并没有“上当受骗”,但LG G7 ThinQ、三星S9、三星Note 8、一加6这四款Android手机全部被3D打印“人头”成功欺骗。虽然破解的难易程度并不同,比如LG的手机破解速度慢一点,一加6瞬间被破解,但终归是都被3D打印“人头”解锁了。

黑客掌握“秘密武器”,执法部门也“窃喜”

3D打印“人头”轻松破解手机,似乎让人们的隐私迎来了“至暗时刻”。在此前,人们的痛点诉求之一,是传统密码解锁方式太过繁琐且不方便。为此,手机厂商不断研发更方便的解锁方式。尤其是在苹果推出Face ID后,面部解锁方式大有“杀死”指纹识别的势头。但是,相比较为安全的指纹识别,看起来高大上的面部解锁方式并不够安全。Android手机只学会了iPhone的“形”,却没学到高度保密的“精髓”。

在3D打印“人头”轻松破解手机后,无疑会对人们的隐私造成困扰。那些没有行事准则的黑客,将能够更轻松地破解人们的手机,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他们可以追踪人们在网上发布的面部照片,并合成相应的3D打印“人头”。最后再通过各种手段去破解人们的手机,并获取手机中的各种隐私,有可能会对人们的声誉、财产等造成巨大威胁。

而对于执法部门来说,3D打印“人头”的出现,也是一件值得“窃喜”的事儿。美国的法律规定,办案人员不能强迫人们交代智能手机的密码、PIN、图案。但是在前段时间,法官裁定人们必须提供指纹,让办案人员访问相关智能设备。这是因为密码属于“证言”,是受保护的。但指纹等物理对象属于“物证”,并不受第五修正案的保护。

这就意味着,执法部门可以通过3D打印“人头”,来破解人们的手机以获取相关信息。政府监督项目高级顾问杰克拉珀鲁克就表示,这样的方法可行的。虽然3D打印“人头”并不是获取数据最实用或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但在某些情况下却十分有用。比如在罪犯逃脱却被执法部门获得他的手机后,就有可能通过3D打印“人头”来解锁手机。

保护面部数据,从现在做起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监控无处不在,现在高分辨率摄像头和面部识别软件变得更加强大。由此,人们的面部信息也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再加上很多人喜欢在网上发布自己的照片,更是让自己的面部信息完全不设防。为了尽量降低被黑客窃取信息的可能性,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保护自己的面部数据——至少别没事就发360度无死角的自拍。

而那些为“密码死亡”而欢呼的人,可能也需要多思考一下了。虽然传统密码方式很“累赘”,但它们还是最佳的保护方式之一。直接取消传统密码,在当下还是一种危险的方式。

信息资源按知识产权分类的有哪些?

知识产权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著作权(版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

知识产权的特点有四:

1、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即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这种智力成果又不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现。但它又与思想的载体不同。权利主体独占智力成果为排他的利用,在这一点,有似于物权中的所有权,所以过去将之归入财产权。

2、是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其客体是人的智力成果,这种智力成果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或无体财产,但是它与那种属于物理的产物的无体财产(如电气)、与那种属于权利的无形财产(如抵押权、商标权)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动(大脑的活动)的直接产物。

3、是知识产权取得的利益既有经济性质的也有非经济性的。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识产权既与人格权亲属权不同,也与财产权(其利益主要是经济的)不同。

4、是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和时间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即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力、多边协定外,依一国法律取得的权利只能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指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分别规定了一定期限,期满后则权利自动终止。

扩展资料

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据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Mark Lemley教授,广泛使用该术语“知识产权”是一个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

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根据这种规定,可以将知识产权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保护人在文化、产业各方面的智力创作活动为内容的,包括著作权和发明权;第二类是以保护产业活动中的识别标志为内容的,包括商标权、商号权等。前一类又可分为以保护和促进精神文化为主的著作权与以保护和促进物质文化为主的专利权。

  但是在实际上,在上述公约之前,1883年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已经有了关于“工业产权”的规定,说:工业产权保护的对象有专利、实用新型、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产地标志或原产地名称和制止不正当竞争。所以一般又把知识产权分为著作权与工业产权两大类,在工业产权之下又分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等。这种分法也有道理。工业产权是涉及“产业”的,否则著作权无。

  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智能产物应受法律保护的日益增多,知识产权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例如受保护对象又增加了版面设计、计算机软件、专有技术、集成电路等等,而且还在增加。所以知识产权现在是一个尚在扩大中的、一类权利的总称。

智能安防时代,如何让数据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价值?

这个问题可能已经不会热推了,也无法创造更高的阅读量,但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安防和智能是两个思路。只做安防,一条狗都可以形成区域化立体声控有机安防体系,但不够智能,这样的安防容易被一块肉破解。所以我们要在安防的前面强调:智能。能让安防更加智能的手段之一,就是数据。

2017年高交会,某知名企业带头展示了一个类似“天网”、“天眼”的系统(名字不记得了)——在街道上,监控采集千人千面的数据,XX中心与数据库进行比对,找出“黑名单”上的人,信息迅速传递到临近的派出所、巡逻车,水表的故事发生!

这个描述不吓人,是真的!这就是宏观层面的智能安防的表现之一,通过人像数据,提升了秩序维护的效率,节约了成本,提供安全保障,堪称安防领域的垂直电商(可能比喻不恰当)。但题主问的是:更多服务和价值,这样我们可以深入到生活层面。下面用例子说明,更加浅白。

回家时间数据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家庭安全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很像官方话术,但安防数据就应该从家庭开始利用。我,每天生活很有规律,上下班出门时间基本固定。如果家里装了有智能安防设备,我的数据会形成一个基本固定的套路,但有一个工作日,在下午15时,家门打开了,安防系统就会在手机提示我“开门异常”——是不是可靠的像条狗!

访客的个人信息

延续刚才的场景,我,手机收到开门异常的提示,打开看,收到一张监控抓拍到的人像,并提示此人第一次出现在这个监控内——原来是刚交的女朋友(分类很细致嘛),下班前准备好蓝色的小药丸。手机确认安全,因为开门的密码是我给的,下次她再来访,数据会告诉监控,安全!但全套个人信息的录入,当前还有争议或困难,因为隐私这个东西不好论证。

家里硬件的前戏

继续,我,下班回家,行动路线的数据显示,我当前的目的是回家,于是热水器、空调/暖气都开始按我的习惯运行,一到家就有舒适的温度、湿度、光线,洗完澡一番你侬我侬,浪漫场景的前戏都是硬件代为完成,数据来源“日”常生活习惯!

这个场景已经不再局限于理论了,现实中已经存在,只是普罗大众的贫穷,限制了想象。还有更厉害的,例如在维持稳定的国家/城市安防中,很多不可言喻的数据,及其指导下的行动,让我们得以享受太平。

智能安防时代,每个人,每条狗,都是支撑整体运行的数据源,其带来的服务和价值,深不可测(例如我写的这些内容)!

大数据这个词在前几年是非常火的,各行各业都有涉及,电力行业也会根据客户的一些数据来为客户定制最合适的产品。

关于数据的服务和价值:

数据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具有正向意义的事情,例如公司为客户的产品定制、家庭及孩子的未来规划、包括推送你喜欢的内容,以免浪费时间在对自己没有用的东西上。

2022年如何看待大数据技术?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三件事,其一是大数据技术正在从“技术”向“资源”转变,技术的价值在于出口,而资源本身就自带价值属性。

这一点与早期的电力技术发展有相似之处,早期的电力也被称为技术,但是目前我们已经把电力称为资源了,而且电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源,在当前我国的电力资源消耗当中,超过一半的电力资源被用在了工业生产上。

其二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源自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说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是导致大数据产生和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可以说,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大数据。

其三是大数据技术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这个体系涉及到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呈现、应用和安全,不仅互联网企业可以参与到大数据技术体系当中,传统行业企业同样可以参与到大数据技术体系当中,而且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创新将向产业场景回归。

在了解了这三件事之后,我们再看一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大数据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依然在互联网领域,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出行、本地生活、在线教育、互联网医院、互联网金融等场景,这些场景都有比较明显的互联网属性,数据基础也比较好,未来依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接下来看一下大数据发展的趋势,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一定要结合产业结构升级这个大背景,而产业结构升级则会明显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这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也很有可能会孵化出大量的创新企业。

大数据技术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组成部分,未来企业的核心资产将逐渐采用数据来进行衡量,所以未来大数据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资产承载体,很多企业也会把生产数据作为自己的核心业务。

综上所述,未来大数据对于产业领域的影响将逐渐完成全场景覆盖,就像电力资源一样,更多的企业需要围绕数据资源来开展生产。

发展趋势

1、云原生技术快速发展

传统技术栈构建的应用包含了太多开发需求(后端服务、开发框架、类库等),而传统的虚拟化平台只能提供基本的运行资源,云端强大的服务能力红利并没有完全得到释放,云原生理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云原生专为云计算模型而开发,用户可快速将这些应用构建和部署到与硬件解耦的平台上,为企业提供更高的敏捷性、弹性和云间的可移植性。因此,云原生技术具有容错性好、易于管理和便于监测等特点,让应用随时处于待发布状态。经过几年的发展,容器技术、微服务、DevOps等云原生技术逐渐成熟和广泛应用。使用容器技术可以将微服务及其所需的所有配置环境打包成容器镜像,轻松移植到全新的服务器节点上,而无需重新配置环境;通过松耦合的微服务架构,可以独立地对服务进行升级、部署、扩展和重新启动等,实现频繁更新而不会对用户有任何影响。

2、云网融合服务能力体系逐渐形成,并向行业应用延伸

随着云计算产业的不断成熟,企业对网络需求的变化使得云网融合成为企业上云的显性刚需。云网融合是结合业务需求和技术创新带来的新网络架构模式,云服务按需开放网络,基于云专网提供云接入与基础连接能力,通过与云服务商的云平台结合对外提供覆盖不同场景的云网产品,并与其他云服务相结合,最终延伸至具体行业的应用。

目前,云网融合的服务能力体系已形成,主要包括三个层级:最底层为云专网,为企业上云、各类互联提供高质量高可靠的承载能力;中间层为云平台提供的云网产品,包括云专线、对等连接、云联网等,即基于底层云专网为云网融合的各种场景提供互联互通服务;最上层为行业应用场景,基于云网产品,结合其他类型云服务,向具体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带有明显的行业属性,体现出“一行业一网络”甚至“一场景一网络”的特点。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发展历程:十年来大数据产业高速增长,我国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

我国大数据产业布局相对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础。自2014年起,“大数据”首次被写进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逐渐建立起来,相关政策与标准体系不断被完善,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解决方案已经发展成熟,信息社会智能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

市场规模:2020年市场规模超6000亿 维持高速增长

中国大数据产业联盟发布的《2021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地图暨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2018年以来,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VR、5G、区块链、边缘智能等新技术的交汇融合,持续加速技术创新。与此同时,伴随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热潮,各地与大数据相关的园区加速落地,大数据产业持续增长。

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6388亿元,同比增长18.6%,预计未来三年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速,到2023年产业规模超过10000亿元。

市场格局

——细分市场格局:软硬件占据行业主要市场

目前,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尚处于初级建设阶段,从市场结构来分,大数据产业可划分为大数据硬件、软件以及服务三类市场。

根据《IDC全球大数据支出指南》,2020年中国大数据市场最大的构成部分仍然来自于传统硬件部分——服务器和存储,占比超过40%,其次为IT服务和商业服务,两者共占33.6%的比例,剩余由25.4%的大数据软件所构成。从软件角度来看,2020年中国最大的三个细分子市场依次为终端用户查询汇报分析工具(End-User Query, Reporting, and Analysis Tools)、人工智能软件平台(AI Software Platforms)以及关系型数据仓库(Relational Data Warehouses),并且IDC预计,三者总和占中国整体大数据软件市场的比例接近50%。

——应用市场格局:互联网、政府、金融为大数据主要应用领域

从具体行业应用来看,互联网、政府、金融和电信引领大数据融合产业发展,合计规模占比为77.6%。互联网、金融和电信三个行业由于信息化水平高,研发力量雄厚,在业务数字化转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政府大数据成为近年来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与政府数据整合与开放共享、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相关的应用需求持续火热。此外,工业大数据和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新兴领域,数据量大、产业链延展性高,未来市场增长潜力大。

发展趋势与前景

——发展趋势:数据治理成为大数据发展的重要方向

——发展前景预测

据赛迪顾问预测,2023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0亿元,2021-2023年增速将达到15%以上。在此基础上,前瞻测算,到202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接近18000亿元。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偷偷采集人脸数据,目前已经上亿了,我们的脸还安全吗?

距315晚会透露,科洛卫浴,宝马,国内一些电影院,他们借着自己的网络优势,在被收集人不知情的情况下。

悄悄收集人脸数据,已经达到上亿人次,数据还能显示人的年龄,性别,爱好,经济层次,令人发指。

那么,我们现在的人脸识别技术还安全吗?

建议国家部门尽快出台,关于人脸识别技术自然人保护条例,来保护百姓的隐私,还有财产不受侵犯。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高科技技术都是双刃剑。

既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也是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观察的点点滴滴,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了透明人。

高科技时刻追踪我们的行踪,对我们的隐私了如指掌,新科技目前,我们就没有什么隐私了。

更可怕的是,我们每一位自然人,这些人脸识别技术资料,被不法之徒用于诈骗,将使天下百姓金钱遭受损失。

昨天,一位在工商局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接到一个短信,通知中,写着他的名字,限他在18日之前,进入发给他的工商网站,进行工商执照网上验证。

个体工商户信以为真,认为现在疫情期间,电子验证,方便了大家。

这位个体工商户点击发过来的网站,按照程序输入名称,验证码,银行卡号,几分钟后,他账号里三千元钱,被划走了。

个体工商户心中还纳闷,验证还要收费,而且,收三千元钱,搞不懂了。

打电话给儿子,儿子马上反应过来,告诉他受骗了,他恍然大悟,怪不得让输验证码,只有输验证码,钱才能叫骗子划走。

但他心中还是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名字连骗子都知道呢?

是谁把自己工商局注册的名字发给了骗子?

在这个世界,这骗子真是无处不在,防不胜防。

可恶的骗子,老百姓做个小买卖,挣俩钱儿那么容易吗?

骗子到处骗钱,花几分钱购买个体工商户信息,在网上注册的名字,肯定还是有内部人,将这些资料卖给了骗子。

这就可以解释,许多人到医院做个产检,马上就有人给你做护理指导,月嫂,婴儿奶粉,婴儿服装,这些资料都被人卖给这些人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信息网络资产安全画像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信息网络资产安全画像技术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网络信息安全英文演讲稿,网络信息安全英文演讲稿范文
上一篇 2024-09-08 21:38:05
网络安全信息维护是专长,网络安全信息维护是专长证书吗
下一篇 2024-09-10 06:09:59

相关推荐